10月24日,重慶召開“無廢城市”建設推進大會, 會議發布了重慶市17個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典型案例和10個精品“無廢細胞”。
2023重慶市“無廢城市”建設推進會現場。 羅希睿/攝
2019年,重慶中心城區入選全國首批“11+5”個“無廢城市”建設試點城市,試點工作開展以來,重慶市始終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理念,著力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、全國影響力的“無廢城市”建設試點成果。重慶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工作自開展以來,全市綠色發展成效明顯。
工業領域方面
重慶重點打造24個靜脈產業園和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循環示范基地,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80%,中心城區工業固廢產生強度0.09噸/萬元。全市累計建成市級綠色工廠330家、綠色園區28家,其中國家級綠色工廠81家、綠色園區8家、綠色設計產品60種、綠色供應鏈8條。
生活領域方面
從2021年起,重慶中心城區歷史性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、全焚燒。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61%,民用建筑綠色建材應用比例60%,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西部第一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98.3%,提前3年達到國家95%的目標要求。
制度體系方面
重慶率先出臺《重慶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,制定餐廚垃圾、農膜回收等地方規章5個,《重慶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》《重慶市土壤污染防治條例》分別納入2023年預備審議項目、2024年立法審議項目,《重慶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》納入立法調研項目。
監管體系方面
建成固體廢物大數據平臺,2.3萬家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2.23萬家醫療機構納入平臺管理,實現固體廢物信息源頭采集、綜合管理。渝中、九龍坡、南岸、北碚、沙坪壩、高新、璧山、兩江新區等區縣建設區域固體廢物數據化信息平臺,涪陵區率先制定了醫療廢物精密智控一件事三清單。
據悉,重慶還連續3年出臺優化固廢環境管理惠企政策共22條,建成小微企業危廢綜合收集轉運設施41個,服務小微企業數量由200余家增加至9000余家。印發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宣傳方案、“無廢細胞”建設管理規程及評估指南和細則,開展無廢短視頻大賽、無廢藝術展、無廢星主播、無廢沙龍、無廢校園等大型專題活動,建設24類1500余個“無廢細胞”,覆蓋衣食住行各領域。